我國每年城市產出垃圾約為60億噸,其中建筑垃圾為24億噸左右,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40%。我國建筑垃圾的處理大體分為兩類,一是未經任何處理的建筑垃圾進行直接填埋,約占98%;二是輕度分揀出的廢金屬、廢混凝土,約占2%。由于建筑垃圾基本上未經任何處理,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,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,圍城現象嚴重,不僅耗用大量土地及垃圾清運費,而且垃圾填埋會阻斷土壤生物鏈,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,形成危害。
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,在建筑垃圾的管理方面,總體上走在全國的前面,但我們和外國相比相差甚遠,同深圳市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也不適應,浪費驚人,危害越來越大。深圳市只是一個有20多年歷史的新興城市,隨著城市建設一爆的打響,經濟快速發展,人口劇增,基本建設量大,建筑垃圾的處理已十分突出,成為城市管理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。
目前,深圳已經走出了一條建筑垃圾資源化之路。于今年8月份引進鄭州中意礦機一臺移動建筑垃圾破碎站,處理南科大和深大建筑垃圾。經破碎站破碎、篩分產生的建筑垃圾,通過制磚機可以制成免燒磚、透水磚、路沿磚、廣場磚等15種新型環保建材。轉眼之間,這些建筑垃圾變身成為環保建材,全部回用于南科大和深大新校區建設
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深圳市建筑垃圾存在的問題,中意礦機認為應遵循循環經濟(資源化、減量化、循環化)的原則,對建筑周期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,改變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線性模式,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環模式,在建筑過程中讓原材料得到更大限度合理的利用,并將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。
圖片由中意he發布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