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? 我國城市中舊城區的改造整治產生大量建筑渣土,有資料表明,拆除1m2建筑物產生0.5-1m3建筑渣土,每1萬m2建筑施工過程會產生500-600t建筑渣土,目前國內外主要利用建筑渣土作為再生建筑材料和地基處理材料。利用建筑渣土作為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材料,不但可減少建筑渣土排放污染且可降低造價,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。
? ? 一位西方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,世界上不存在垃圾,只有放錯了地方的物資。非常富有哲理。建筑渣土混在一起是垃圾,分開卻是財富,實行固體廢物的分類收集,是更大限度利用這筆財富關鍵的一步。在城市化進程中,建筑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負擔,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。而如今,建筑垃圾被認為是更具開發潛力的“城市礦藏”,是“放錯地方的資源”。這既是對建筑垃圾認識的深入和深化,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。垃圾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的伴生物,由于環境容量的有限性,不可能承受排放的垃圾,為維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,城市應更加理性地處理和管理生活垃圾。盡可能進行充分的資源化利用,使更多的垃圾作為“二次資源”進入新的產品生產循環,從而減少排放到環境中的建筑垃圾。
? ? 今天的人并沒有讓建筑渣土污染,危害我們居住的地球村,而是不斷努力,又是“分類處理”又是“法律制裁”地去減少建筑渣土帶來的危害。當然,目前我們對建筑渣土的處理方式未必是合適,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,各門科學的不斷融合,同時通過我們人類的不斷努力,一定能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。畢竟在這個擁有六十多億人口的地球村里,我們騰不出那么多地方來堆放這些建筑渣土,也容不得它們給我們帶來的疾病與貧窮。地球只有一個,我們作為跨世紀的青年一代,應當擔當起保護家園的責任,盡量減少建筑渣土的產生,盡量使其能充分地被循環利用,盡量多地處理建筑渣土,使我們的家園更清潔,更美麗。
? ? 有關部門對于即將到來的渣土產出新已著手應對,政府定點的消納場將逐步增加。記者從市規劃部門獲悉,市區建筑渣土處置場所規劃已編制完成,并將按照近期3年、中期5年、遠期10年的要求逐步落實。建筑渣土處置場所選地點將結合城市總體規劃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,除崇安、南長、北塘三城區外,外圍錫山、惠山、濱湖、新區均衡布點,便于就近處置、節約運輸成本。建筑渣土處置場所還將考慮利用宕口、廢棄地、低洼地區、城市防護綠地,同時充分考慮建筑渣土的循環利用,保護生態環境。
上一篇:建筑垃圾“變廢為寶”
免費定制您的專屬解決方案
免費定制您的專屬解決方案
返回頂部